選礦指標:
處理原礦品位(克/噸)=處理原礦含金量(克) / 處理原礦量(噸)
精礦品位:是指平均每噸精礦中的含金量,它是反映精礦質(zhì)量的指標,計算公式為:
精礦品位(克/噸)=精礦含金量(克) / 精礦數(shù)量(噸)
精礦產(chǎn)率:是指產(chǎn)出的精礦量占原礦量的百分比,它是反映選礦廠質(zhì)量的指標。計算公式為:
精礦產(chǎn)率(%)=精礦數(shù)量(噸) /原礦數(shù)量(噸) ×100%
尾礦品位:是指選礦廠排棄的尾礦中,平均每噸尾礦中的含金量。它是反映在選礦過程中金屬損失程度的指標。計算公式為:尾礦品位(克/噸)=尾礦含金量(克)/尾礦數(shù)量(噸)
尾礦量(噸)=處理原礦量(噸)-精礦量(噸)
選礦回收率:是指采用各種選礦方法獲得的最終產(chǎn)品含金量占處理原礦含金
量的百分比。按理論和實際回收率兩種方法計算。
選礦理論回收率(%)=精礦品位×(原礦品位-尾礦品位)/(原礦品位×(精礦品位-尾礦品位) )×100%
=理論回收的金屬量(克) /處理原礦金屬量(克)×100%
選礦實際回收率(%)=金精礦含金量(克)/原礦含金量(克)×100%
(浮選回收率)
浸出率:是指經(jīng)浸出作業(yè)已溶解金的金屬量占氰原礦金屬量的百分比。計算公式為:浸出率=已溶解金的金屬量(克)/氰原礦金屬量(克)×100%
=( 氰原礦金屬量(克)-浸渣金屬量(克) )/氰原礦金屬量(克)×100%
洗滌率:是指貴液中含金量占浸出溶解金的金屬量的百分比。計算公式為:洗滌率(%)= 貴液含金量(克) / 浸出已溶金的金屬量(克)×100%
=( 氰原礦金屬量(克)-浸渣金屬量(克) -排液金屬量(克))/( 氰原礦金屬量(克)-浸渣金屬量(克) )×100%
置換率:是指通過置換沉淀而析出的金泥含金量占貴液含金量的百分比。計算公式為:
置換率(%)=金泥含金量(克) /貴液含金量(克)×100%
氰化回收率:是指氰化金泥含金量占氰原礦含金量的百分比。計算公式為:氰化回收率(%)=金泥含金量(克)/氰原礦含金量(克)×100%
=浸出率(%)×洗滌率(%)×置換率(%)
氰化金泥冶煉回收率:是指冶煉后合質(zhì)金含量占氰化金泥量的百分比。計算公式為:
冶煉回收率=合質(zhì)金含金量(克)/金泥含金量(克)×100%
氰化選冶回收率:是指氰化廠最終產(chǎn)品合質(zhì)金含金量占氰原含金量的百分比。計算公式為:氰化冶煉回收率=合質(zhì)金含金量(克)/氰原含金量(克)×100%=氰化回收率(%)×金泥冶煉回收率(%)
=浸出率(%)×洗滌率(%)×置換率(%)×金泥冶煉回收率
選冶總回收率:是指選冶車間加工處理產(chǎn)出的各種最終合格產(chǎn)品的金屬量總和與原礦金屬量之百分比。計算公式為:
選冶廠回收率(%)=各種最終產(chǎn)品金屬量之和(克)/原礦金屬量(克)×100%
選礦比:是指處理原礦量與選出精礦量的比例,即每選出一噸金精礦所需要原礦石噸數(shù),以倍數(shù)表示:
選礦比(倍)=原礦處理量(噸)/精礦量(噸)
磨礦機利用系數(shù):是指磨礦機每立方米有效容積在單位時間(小時)內(nèi)所處理的新增合格粒度礦量。計算公式為:
磨礦機利用系數(shù)(噸/立方米.臺時)=最終新增合格粒度產(chǎn)出率(%)×原礦處理量(噸) / (各臺磨礦機容積(立方米)×作業(yè)小時數(shù)之和 )
磨礦機作業(yè)率:是指磨礦機實際作業(yè)時間占日歷時間的百分比,計算公式為:
磨礦機作業(yè)率(%)=各磨礦機實際作業(yè)臺時數(shù)之和/磨礦機日歷作業(yè)臺時數(shù)之和×100%
平均日處理量:平均日處理量是指平均每個選礦工作日所處理的原礦量。計算公式為:平均日處理量(噸/日)=原礦處理量(噸)/ 選廠作業(yè)天數(shù)(日)
選廠作業(yè)天數(shù)應以磨礦機是否開動來確定,只要開動就算一天,而不論當天開動時間的多少。
選礦車間全員實物勞動生產(chǎn)率:是指礦山選礦全部職工在報告期內(nèi),平均每人所完成的原礦處理量。計算公式為:
選礦車間全員實物勞動生產(chǎn)率(噸/人)=原礦處理量(噸)/ 選冶車間全部職工平均人數(shù)(人)
選礦車間工人實物勞動生產(chǎn)率:是指選礦廠平均每個工人在報告期內(nèi)所完成的原礦處理量。計算公式為:
選礦車間工人實物勞動生產(chǎn)率(噸/人)=原礦處理量(噸)/ 選礦車間工人平均人數(shù)(人)
選氰物料消耗:是指在選礦、氰化過程中每處理一噸原礦石或金精礦所消耗的主要物料數(shù)量。計算公式為:物料單耗(消耗量單位/噸)=某種物料耗用總量(消耗單位)/ 原礦處理量(噸)或=某種物料耗用總量(消耗單位) /金精礦量選礦回收率是指精礦中的金屬或有用組分的數(shù)量與原礦中金屬的數(shù)量的百分比。這是一項重要的選礦指標,它反映了選礦過程中金屬的回收程度,選礦技術水平以及選礦工作質(zhì)量。選礦過程要在保證精礦品位的前提下,盡量提高選礦回收率。其計算方法如下:
實際回收率
實際的精礦數(shù)量(噸)×精礦品位
= ×100% (1-2)
原礦處理量(噸)×原礦品位
β (α ?Cθ)
理論回收率= --×100% (1-3)
α (β -θ)
在選廠生產(chǎn)過程中,每個生產(chǎn)班都需要取樣化驗原礦品位(α)、精礦品位(β)和尾礦品位(θ)。這時理論回收率可由公式(1-3)計算得出結果。上述例1的銅精礦理論回收率為:
β(α -θ)
銅精礦理論回收率ε K = --×100%
α(β-θ)
22. 18×(1.23-0.04)
= ×100%
1.23×(22.18-0.04)
= 96.92%
選礦技術監(jiān)督部門一般通過實際回收率的計算,編制實際金屬平衡表。通過理論回收率的計算,編制理論金屬平衡表。兩者進行對比分析,能夠揭露出選礦過程機構損失,查明選礦工作中的不正常情況以及在取樣、計量、分析與測量中的誤差。通常理論回收率都高于實際回收率,但兩者不能相差太大,在單一金屬浮選廠一般不允許相差1%。如果超過了該數(shù)字,說明選礦過程中金屬流失嚴重。